猗欤新命——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名人墨迹文献专场

1209 | 严复致丁惠康、吴彦复信札 镜心

严复致丁惠康、吴彦复信札

Author: --

Size: --

Signed and dated: --

Estimate:

Final Price: RMB 170,000



丁惠康(1868-1909)
清末藏书家。字叔雅,号惺庵,广东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人,福建巡抚、藏书大家丁日昌之子。“持静斋”所藏之书,他尽发所藏书读之,悉数被其继承。与谭嗣同、吴保初、陈三立并称“岭南四公子”。20岁赴京读书,结交名流谭嗣同等,忧国伤时,研讨方略。不屑于科举之学,笃志于坟典,精于版本、目录学,曾与叶昌炽谈论版本,明眼能辩某书为宋刻,某书为元椠,某书是某家所刻、某书是何人所校,如数家珍。曾仿莫友芝、江标所辑《持静斋书目》之体列,撰《清经籍志》,惜未成而卒。持静斋所藏书在民国初年散出,诸多宋刻精椠流入李经迈、刘体智,明清本为傅增湘、张元济、李文田、莫伯骥、徐绍棨等人所得。广东总督岑春煊派其赴日本考察学校,后在广州主办学堂事务;辞职后在北京闲居,郁度晚年,逝于北京;有《丁征君遗集》。
吴保初(1869-1913)
字彦复,号君遂,晚号瘿公,庐江县沙湖山人。与陈三立、谭嗣同、丁惠康赞同维新,时人称为“清末四公子”。是淮军将领、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。光绪十年(1884),吴长庆患重病,保初驰往侍疾,事闻于朝,特旨褒嘉,且授主事。服丧期满入都,分兵部学习。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,旋派充贵州司主稿、秋审处帮办,任职期间不畏权势,力平董裕氏冤狱。梁启超初入京才24岁,保初即视为“奇士”,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,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。他又在上海《苏报》案中,保护过入狱的章太炎,于是革命党也认为朋友。他既维新又革命,还和先维新后保皇的康、梁保持联系。等到党禁和缓,保初始悄然回津,不久即患中风,手足偏废,对于国事就少过问了。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,卧床两载,于民国2年(1913)春病逝,葬沪静安寺侧。善书法,其诗襟怀高旷,沉思渊旨,有王安石之风,熔铸古今,不拘一体,著有《北山楼诗词文集》。
严复(1854-1921)
原名宗光,字又陵,后改名复,字几道,福建侯官县人,近代著名的翻译家、教育家、新法家代表人。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,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、上海复旦公学校长、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、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。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,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,并翻译了《天演论》创办了《国闻报》,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,宣传维新变法思想,将西方的社会学、政治学、政治经济学、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,提出的“信、达、雅”的翻译标准,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,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、翻译家和教育家,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“先进的中国人”之一。
叔雅、彦复足下:
比者未获畅聆高论,初七日申刻,在清和一陈凤云家洗醆候谈,望惠来勿却。至祷,此颂均安。
弟严复顿首
初五